芬兰语学习网

  • 高级搜索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TAG标签
  • TAG列表
  • 关键字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芬兰 » 芬兰习俗 » 正文

芬兰民谣

时间:2012-05-17来源:互联网 进入芬兰语论坛
核心提示:虽然芬兰是一个北欧国家,但芬兰语却属于乌拉尔语系。根据语言的属系来分析,芬兰人的先民可能来自乌拉尔山一带,有人认为他们最早源于乌拉尔山以东的亚洲。可能是由于这个原
(单词翻译:双击或拖选)




虽然芬兰是一个北欧国家,但芬兰语却属于乌拉尔语系。根据语言的属系来分析,芬兰人的先民可能来自乌拉尔山一带,有人认为他们最早源于乌拉尔山以东的亚洲。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芬兰民间音乐和欧洲其他民族的民间音乐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在欧洲民间音乐中,最常用的音程是大、小音程和纯音程,但在亚洲音乐中除用这些音程外,还常用在大、小音程之间的中音程。以二度为例,大二度的音程距离为200音分,小二度为100音分,中二度则为150音分。在我国西北地区各民族的音乐中,就常出现中三度、中六度和中二度的音程。芬兰民间音乐中,不仅有欧洲音乐中常用的大、小、纯音程,也经常出现中音程。

  据音乐学家们研究和考证,最古老的芬兰民间音乐作品包括两类民歌,一类叫“依特哭”,意思是“哭”,可译为“哭调”;另一类是“如诺”或“劳露”,意思是“歌”,可译为“唱调”。

  “哭调”主要在葬礼和婚礼中唱,在葬礼中用于追悼死去的亲人,在婚礼上则是新娘离开娘家、和亲人告别时唱的。哭调由妇女唱,音域一般只有四度或五度,如可从C音到F音或G音。四音列或五音列中最低的音一般是主音,主音上方的三度音,音高不甚固定,它和主音的音程关系,一会儿是距离为400音分的大三度、一会儿为300音分的小三度、唱了一阵以后,可能又变成了350音分左右的中三度。哭调的歌词为即兴编唱,形式比较自由,曲调一般用散板,节奏、节拍也相当自由。哭调的每个乐句都从高音开始,逐渐降低到低音结束,旋律与语言音调结合紧密,和亚洲民间流行的哀歌,特别是西西伯利亚一带的哀歌有许多共同之处。

  “唱调”的歌词是严格的格律诗,每段四行,每行四个音步。“音步”相当于汉文诗歌中的“顿”,每个音步都由重读音节开始,第一个音步可能包括两个音节、也可以有三个或四个音节,其他三个音步都是两个音节,所以一行可以有8至10个音节。压韵方式可以是AAAA,也可以是ABCB,还可以是ABAB。唱调一般为二拍子或三拍子,有时也用欧洲民间音乐中很罕见的五拍子。唱调的音域也比较窄,一般也只有五、六度。

  唱调用于演唱儿歌、婚礼歌中的喜庆歌,也用于伴舞,更重要的是用来演唱芬兰民族的史诗《卡勒瓦拉》。产生在公元800年到1000年间维京时期的芬兰史诗《卡勒瓦拉》,包括萨满教的传说、神话故事、抒情诗、祭祀仪式用的叙事诗和咒文等,是世界最著名的史诗之一,也是古代芬兰文学取得的最高成就。演唱《卡勒瓦拉》要用堪特列琴伴奏,这是一种弹拨乐器,琴箱木制,为长方形,上长五弦,演奏时,右手拨弦,左手按弦。堪特列琴是芬兰民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重要的乐器。

  从1150年到1809年,芬兰曾是瑞典的一个行省,1520年当瑞典接受新教后,从德国传入的新教赞美诗对芬兰民歌影响很大。从16世纪到18世纪,芬兰人在古老的唱调基础上创作了许多新的唱调,其歌词的格律受德文诗歌的影响,改为7个音节一行,每行分成两个音步(4+3),在曲调上采用教会调式,和原先的唱调风格不同。由于芬兰原有的民间舞蹈大都是以纵队方式出现,而新的唱调可以用伴奏围成圆圈跳的舞蹈,因此这种新唱调便被称为“跳圆圈舞的唱调”。后来,波兰舞蹈“玛祖卡”传入芬兰,芬兰人便唱起新唱调来伴奏玛祖卡舞,使得“跳圆圈舞的唱调”有了更新的发展。

  从1809年到1917年,芬兰成为沙皇俄国的一个行省。这一时期,芬兰民间音乐受到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影响而发生了不少变化和一些新的品种。

  1917年芬兰独立之后,十分重视研究和发展本民族的民间音乐。目前在芬兰,许多年轻人喜欢唱古老的唱调,并在“跳圆圈舞的唱调”伴奏下跳各种民间舞。不少芬兰人爱弹堪特列琴,这种乐器经过改革,琴弦发展到二十多根,增加了表现力。古老的哭调也在传承,并引起音乐学家的重视。

 

顶一下
(2)
25%
踩一下
(6)
75%

热门TAG: 芬兰民谣 芬兰文化 芬兰音乐 芬兰歌曲


------分隔线---------- ------------------
栏目列表